{{ 柒. 高流副執週記 }}_09
[二. 高雄行動紀實_05] - {01_高流系} 之『樂團興奮波』_03
這個『寓教於競』的『樂團興奮波』音樂競賽徵件,在到了 20201027、將近一個月的收件期間截止時,『高流』總共收到三十九個來自大南方地區樂團的熱情參與報名;然而,其中有兩組樂團,『高流』官方網站顯示的『資料到件』時刻,是已經超過了截止時間 (晚間八點整) 之後的兩分鐘 …
兩分鐘!如果你是活動的主辦單位,你會怎麼決定:這樣的超時狀態,該不該讓兩組樂團一起進入後續的評比階段呢?
如果以『人才培育』的觀點,其實我們讓這兩組樂團一起進入下一階段,讓他們的作品自己說話,由十多位評審的自由心證、個人美學所形成的客觀交集,來決定他們是否能進入到最終五強,似乎也是言之成理的看法 – 畢竟這的確是為了資源條件不是那麼充裕的臺灣南方所設計的教育計劃,如果用了太過嚴苛的要求條件、剝奪了『事實上已經報名』的參賽者權益,說起來,反而違背了從事教育應有的『有教無類』、『春風化雨』的這些寬厚的心情與作為。
但如果以『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卻又牽涉到了一個很可能被忽略掉的考慮因素:參賽者如何決定了自己交件的『死線』。就報名的明確截止期限來說,市場上只會有兩種制式的參與者:提前完成,或是壓線遞交;而如果你習慣所有的行動都是走『壓線』的概念,在最後一秒才交出你的成品,你就必須有絕對的把握:事情一定不會出錯 – 事實上,事情也不可以出錯,因為如果出錯,你也沒有彌補的機會了。
然而,事情總是會出錯的。
以這個案例來說,除非你知道你要交出來的檔案大小,在你所身處的網路環境,它所需要上傳完成的具體時間,否則,你不太應該在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上傳的前提下,走一個壓線報名的路線。
『這也太機車了吧!』~你說。
可是,其他更多數的參與者,的確是在時限之內完成了所有的報名程序的 – 也就是說: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其他參與者比你做了更多的『考慮』,以『競爭』的角度來說,你讓你的競爭力相對薄弱了。
而我們都知道:音樂市場是一種高壓競爭的環境,這一點點競爭態勢的差別,很有可能就對你造成了天壤之別的人生畫面。
最糟的是:這一個『差別』,其實是你自己可以控制要不要發生的。
好了!問題回來了:如果你是活動的主辦單位,你會怎麼決定:這樣的超時狀態,該不該讓兩組樂團一起進入後續的評比階段呢?
我回想起之前四年在北藝大授課,講授『製作概論』的課目中,我一定會對學生耳提面命『製作人對於期程控制』的重要性 – 特別是投身於這種創意類型的產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著『藝術家性格』,對於『時間』的掌握,往往有一種『浪漫輕忽』的慣性;但如果,另外一位才華與你相當的藝術家,他偏偏比你更有時間管理的觀念,你覺得,誰在市場上比較能存活下來?更何況,還有著更多才華高出你許多、也同樣能夠管制自己在時間、以及其他生活慣性的弱點,那麼,你認為你為什麼可以與他們競爭、而且可以得到存活下來的結果呢?
大半學期的疲勞轟炸之後,下一個學期,學生們著手要完成三首音樂製作案的整個過程,毫無意外的,時間控管,成為了大多數學生最終只能交出自己也不能滿意的『習作』的最大障礙因素。
我如果讓兩組樂團進入下一階段,而他們的作品的確也夠好到可以讓他們進入最終五強,我們能夠擔保這一次的寬容,不會成為他們日後人生可能的『地雷』嗎?而如果我在此刻就否決掉這兩組樂團的參賽資格,他們真的能知道這個決定,是我們整個教育內裡最重要的核心嗎?那個核心是:『我希望你未來在競爭的戰場上,不要因為任何自己可以管控的因素而輸給了其他人』。
這一週的週末,我很榮幸以評審的身份,參與了『第十一屆金音創作獎』(https://gima.tavis.tw/ ) 的所有評審過程以及極為精彩的現場頒獎典禮。我很想描述兩個場景:其一,由評審主席陳君豪先生所召集邀請以臺灣音樂產業中堅工作者,與包括了日、韓與香港籍的跨國評審團,在複審與決審時,對於所有音樂獎項、參賽作品的各種面向的深入討論、辯證,我身在其中,真覺得那是極為難能可貴的意見切磋、相互學習的時空:我看到各種音樂領域、或產業面向的佼佼者,因為自身奮鬥而得到的資歷,熱切地論述著每一種可能選擇的來龍去脈,期望能藉由這一屆的評審結果,形塑出一個足以代表臺灣音樂樣貌的價值觀,向世界展現臺灣原創音樂的能量與實力,我認為,其中的任何一秒鐘,都沒有『僥倖』這兩個字。
場景其二是: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所舉辦的頒獎典禮上,當每一個獎項宣布了得主,每一個獲獎者上台所發表的感言,你真的可以知道,在他們能獲得這個成果之前,有多少的艱難掙扎都得靠著自己奮力向前,去向所有支持、或不支持他 (她) 去完成這些夢想的人證明,他們做到了!
包括了整個典禮的幕後執行團隊!借用馬世芳老師在臉書上的貼文:『一路走來諸多挑戰,但我相信這群人和金音奬團隊一起成就了一個足以傲視東亞的最酷的音樂奬』 (https://www.facebook.com/shihfang.ma/posts/10157760023172543 )。
且讓我這麼說:『這些人、事、物,沒有任何一樣是僥倖得來的』。
我最終沒有讓這兩組樂團進入到下一階段的評審評比。我委由我們的主要承辦同事轉達了我們的遺憾,也務請這兩組樂團能理解我們基於什麼理由,做出了這個決定。
我認為:在這個高壓而競爭的行業裡,你也許會輸給了『運氣』,但,千萬!千萬不可以輸給你自己。
對這兩組我深感遺憾的樂團,我想說的是:『然而,這次,你不是輸給了運氣』。
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我不是一個很愛拍照留念、然後張貼出來的人;但這一回,我很想用這個『張貼評審團照片』的舉動,來詮釋能參與到這一屆金音獎評審,對於我的意義。
這是我參與過的國家獎項評議經驗中,最值得被記錄與珍藏的了,沒有之一。
謝謝所有評審團的夥伴。
謝謝君豪!